质量监控

教学简报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简报 -> 正文

教学简报(2012年第9期)

发布者:教务处 发布时间:2012-12-25 浏览次数:

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全力打造竞赛平台   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0123月,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2008级学生徐正华同学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招生办通知,他被免复试直接录取为该校研究生。徐正华同学因为在全国数学竞赛中的出色表现,被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推荐参加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的大学生夏令营活动并顺利通过了考察,在达到2012年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考试复试分数线后,被免复试直接录取。徐正华同学取得的出色成绩正是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多年来全力打造竞赛平台,提高学生应用能力与创新能力结出的硕果。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大学生数学竞赛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独特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使学科竞赛成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从2007年以来,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班子决定,延拓教学平台,创新数学教学模式,以同学们广泛参与的协会为依托,积极开展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以及学生自己的力量,广泛开展各项活动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一、构建三个载体 

1. 成立大学生数学建模协会。大学生数学建模协会成立于2008年,其主要宗旨是以校级、省级、国家级乃至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契机,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能力以及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目前在学生中的影响很大,拥有会员1000多人,几乎覆盖了安庆师范学院所有院系学生。协会建立了专门的网页,会员可以通过QQ平台、网络平台进行交流。协会每周至少开展2场以上活动,如:专题讲座、学生自主授课、聘请教师授课等活动,吸引着广大学生踊跃参加,尤其是还有不少文科专业的学生。协会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方面效果非常显著,已得到全校师生的认可,参加过建模比赛获培训的学生在毕业设计、研究生录取、就业时都表现出明显优势。

2. 成立大学生数学爱好者协会。大学生数学爱好者协会成立于20115月,主要宗旨是以全国数学竞赛与全校高等数学考研交流以及数学爱好者交流为契机,促进同学们的专业提升,培养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与数学文人文精神。协会现拥有会员500多人,经常开展考研交流会,趣味数学讲座,吸引了广大爱好者的参加,大大促进了我校考研率逐步提升以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实现,我校考研人数2011年突破千人,这与大学生数学爱好者协会的不懈努力是分不开的。

3. 成立大学生科普协会。大学生科普协会于201110月成立,是我校唯一一个以科学知识宣传和科技作品创新制作为主的社团,也是唯一一个公益型与竞赛型相结合的协会。协会一方面着重于组织会员及广大同学参加“双百”科普创意创新大赛及科技创新作品大赛,动员和激励我校大学生积极参与科学素质建设;另一方面也在全校范围内进行着科学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活动,以提高我校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协会成立后,先后组织和参与了“第一届科普创意创新大赛”,“科普展览”,“日常科普宣传”,“科技馆进校园”等活动,并被学校评为“优秀社团”。另外,协会还定期邀请知名科普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深入周边小学指导学生学习科学课程及相关实验操作等。今年1024日,大学生科普协会与安庆石化三小共同举办“科学放飞梦想,大手牵小手”科学实践活动,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也为创新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科普协会同学们定期组织开展科学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传播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宣传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把科学学习、科学教育教学与日常生活、学生创意、动手实践结合起来,搭建大学生与小学生、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与石化三小、市科学技术协会与两所学校共同支撑的科普教育的平台和科技创新的舞台。

二、打造两个平台

大学生学科竞赛是整合课内外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解决实际问题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1. 打造了数学建模竞赛平台。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全国大学生三大赛事之一,涉及全国各高校,是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共同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鼓励广大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开拓知识面,培养创造精神及合作意识,推动大学数学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2007年我校的冯坤宝、袁莹莹、吴超团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鲁仁伟、宗小峰、陈寅银团队荣获全国二等奖,从此数学建模在安庆师范学院扎根。此后,我校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的成绩在安徽省内同等院校一直处于领先位置。

2007-2012年我校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加及获奖队数

年份

队数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参赛

13

15

15

16

13

15

全国一等奖

1

0

1

0

1

1

全国二等奖

1

0

0

1

1

0

省一等奖

2

0

1

2

4

3

省二等奖

2

5

7

5

5

4

省三等奖

3

7

4

7

4

5

获奖率

53.85%

80%

80%

87.5%

100%

80%

2009-2012年安徽部分高校参赛队数以及获得全国一等奖个数与比率

序号

  

参赛队数

获得全国一等奖个数

一等奖获奖率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58

2

1.27%

2

合肥工业大学

64

0

0%

3

安徽大学

77

5

6.49%

4

安徽师范大学

147

3

2.04%

5

安徽工业大学

68

0

0%

6

安徽农业大学

63

0

0%

7

安徽财经大学

100

3

3%

8

安徽理工大学

52

0

0%

9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

77

1

1.30%

10

安徽工程大学

54

0

0%

11

安庆师范学院

59

3

5.08%

12

阜阳师范学院

49

0

0%

13

淮南师范学院

30

1

3.33%

14

淮北师范大学

49

0

0%

为了选拔出优秀的选手参加建模比赛,大学生数学建模协会每年举行进行一次校内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电工杯”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苏北”数学建模联赛选拔优秀队员,再通过暑期培训选拔出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乃至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参赛队员。由于层层选拔,多次培训,我们近几年数学建模竞赛屡创佳绩,获奖面越来越广,获奖层次越来越高,除了国内赛外,还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以及“电工杯”、“苏北赛”等国际和国内区域性赛事,均取得了骄人的战绩。2012年首次获得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11年 “电工杯”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1项、三等奖7项;2012年“苏北”数学建模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8项。

2. 打造了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平台。

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是为了发现和选拔数学创新人才,促进高等学校数学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增加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青年学子提供一个展示基础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舞台。在大学生数学爱好者协会的推动下,我校全国数学竞赛的获奖每年呈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趋势,三年来已经获得24个奖项,其中:一等奖6人、二等奖7人、三等奖11人,均排在全省同类高校前列。

20082011年省内部分高校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奖情况

学校名称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合计

中科大

29

27

28

84

合肥工业大学

5

9

15

29

安徽大学

0

2

6

8

安徽师范大学

0

2

1

3

安徽工业大学

2

2

8

12

安徽工程大学

2

3

8

13

学校名称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合计

安徽理工大学

0

3

5

8

安庆师范学院

6

7

11

24

阜阳师范学院

4

5

11

20

淮南师范学院

1

4

2

7

合肥师范学院

1

2

5

8

滁州学院

0

1

0

1

巢湖学院

2

1

1

4

铜陵学院

0

8

13

21

黄山学院

8

2

4

14

皖西学院

0

1

4

5

宿州学院

4

4

2

10

合肥学院

0

4

5

9

2012年,徐正华同学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复试录取资格外,2011年,朱祥军、曹敏同学因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的出色表现,被选拔参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暑期夏令营活动,取得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推免研究生资格,得到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院校专家的信任与认可。连续两年优秀学子被全国一流大学免复试录取,极大鼓舞了我校大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学科竞赛的示范性和导向效应, 能够有效地推进学科建设和专业教学,促进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的形成。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工程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

1. 启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精神包括求异精神,冒险精神和献身精神。求异就是在无疑处生疑;冒险就是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献身就是在创新过程中不仅仅需要付出心血、智慧和汗水,有时还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相对课程内的实践环节,学科竞赛活动为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数学建模等竞赛通过自主选题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构思选定设计项目,在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求异思维,有所创新;在模型设计、制作环节中,涉及到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如果没有勇于冒险,敢于挑战的精神是不可能克服如此多的困难的。在竞赛过程中,学生们在模型设计过程中孜孜不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耐心细致,不仅仅锻炼了献身科学的意志品质,而且在创新思维上有了新的拓展。

2. 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的冲动来源与实践,创新的过程必须动手实践,而最后的成果新否,是否有社会价值也还得由社会实践来检验。从本质上来看,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统一的,在创新指导下的实践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数学建模比赛的答题不仅需要构思,还要设计、实施和运行,它将创新构思与实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在学科竞赛具体实施过程中,从团队成员之间的设计思想交流与工作协调,到作品调整,最后的竞赛答辩,学生们创新所需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训练,是一种宝贵的创新实践体验。

3. 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追求、关切和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惜,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教育需要多元化的渠道,现代设计理念的形成和产品的诞生越来越关注人类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化,更加体现人文关怀,当前我们的教育往往注重学科知识的教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对学生思想境界、人生态度、社会责任等人文精神层面的教育。数学竞赛能够为学生们提供一个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接受人文精神教育的整体氛围,参赛学生通过对作品创作的调研,选题的过程就是一个关心大众生活和精神世界的过程,通过参与数学学科竞赛,学生们将目光投向社会, 他们不仅在这里寻找到创新的灵感,更重要的是感受到社会的需求和肩上的责任。

4.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建模比赛期间,需要团队成员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奇迹。

四、几点工作体会

1. 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前提。2007年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组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以来,我校数学建模大赛和数学竞赛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关怀。何小祥书记、朱士群院长等校领导每次到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调研时都一再强调要求数学学院把两个比赛组织好,把平台建设好,把学生培养好,把成果宣传好。副院长张群同志在联系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工作期间,每年比赛时刻都亲临国赛现场,勉励青年学生们发扬不怕苦累、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的精神,争取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光,为人生添彩。今年98日至11日是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国赛的日子,联系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工作的副院长刘友忠同志在外出差,还专程打来电话询问建模比赛情况,要求学院在比赛期间关注好学生的健康,为同学们取得良好的成绩保驾护航。

2. 职能部门和兄弟学院的大力支持是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障。五年来,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在建模和数学竞赛中良好成绩的取得也依赖于学校教务处、学生处、团委等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兄弟学院的重要帮助。教务处每年都为建模比赛和数学竞赛提供了比赛经费,保障了这两项重要的赛事的顺利进行。大学生数学建模协会,大学生数学爱好者协会、大学生科普协会都是校团委领导下的学生社团的一员,从成立到成长、壮大的几年时间里,校团委的领导和指导老师们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是他们在政策上和行动上不遗余力的支持才有了这三个协会的大发展,并为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搭建竞赛平台提供了基础。五年来,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物理与电气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资源环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积极动员本学院学生参赛,也给予了数学建模比赛宝贵的支持。

3.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良好的机制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实践,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探索出了一条依托三个协会、打造两个平台、全面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路子。叶淼林、周其生、胡万宝、余桂东、计裕人等学院党政班子同志高度重视数学建模大赛和数学竞赛,突出实践特色,将数学建模和数学竞赛与学科专业建设结合起来,重在发挥团队优势,整合优质师资,做强做优数学建模和数学竞赛品牌。由于领导重视、机制健全,措施有力,形成了独有的举措、特色和优势,成为了闪亮的“名片”。

4. 师生们的踏实勤奋、励志创新是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2008年起,建模比赛每年的大进步都离不开辅导老师付出的心血,余桂东、伍代勇、张海、刘兵兵、戴林送、刘冲、陈素根、丁超、伍超云、宛金龙、汪志华……这些建模的指导老师,每年暑假期间,都不能安排外出旅游或回家探亲,在老校区的机房里义务指导学生训练,进行校内选拔。他们都是年轻教师,孩子都还小,为了学校的荣誉,为了学院的发展,为了学生的成长,毫无怨言。他们在暑假期间为期一个月时间的精心辅导为选手们在9月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数学竞赛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奠定了基础,成为他们取得良好成绩的关键。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供稿)

扫码关注公众号

"教务处"

扫码关注公众号

"招生考试中心"